《黄帝内经 》医理与传统养生术
如果细考养生术的修炼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任何一种养生术不受《 黄帝内经 》的影响,或多或少、自觉不自觉的都在运用《黄帝内经 》的思想指导着修炼。在中国传统养生术的修炼中,都注重调身、调息、调心三要素。
三要素中***重要的是调心,也就是调神。调心总的要求是做到静、虚、空。就是通过思想上的放松,达到全身放松。《黄帝内经 》的要求是:“独立守神”,“精神内守”、“外不劳形于事,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”,“肌肉若一”,“积精全神”,“游行天地之间,视听八达之外”(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)。通过练功把身心俱松下来,并把这种练功后所达到的境界融入日常生活中,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。按 《黄帝内经 》的要求就是“恬淡虚无”,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”。不管是“去世离俗”,还是“行不欲离于世”,皆要做到“无恚嗔之心,无思想之患”。
练功的第二要素是调息。尽管呼吸的方法有腹式、胸式、胎息、龟息、体呼吸等多种,但总的要求就是要细、慢、匀、长,以求得做功少、效用大为要。《 黄帝内经 》中的要求是:“呼吸精气”,“传精神,服天气,而通神明”(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),使“真气从之”,“气从以顺”(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 》)。
第三要素是调身。身体的姿势在日常生活或练功中,都是有一定法度的,在练功中尤其如此。大凡练功时,总是要求全身松弛、松开。理想的境界就是达到“肌肉若一”,以“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敝,精神不散”,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,“骨正筋柔,气血以流,腠理以密,如是则骨气以精,谨道如法,长有天命”(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)。
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中有一段文字对我们调身很有帮助,即:“夫五脏者,身之强也。头者,精明之府,头倾视深,精神将夺矣;背者,胸中之府,背曲肩随,府将坏矣;腰者,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;骨者,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将振掉,骨将惫矣。得强则生,失强则死。”五脏强盛,才能令身体强壮。而身体的适当运动,可使五脏强于内。这段文字说的是体内虚弱时的外在表现。反过来看,如果注意调整身体的姿势,站坐卧行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,自然也能令五脏各归其位,五脏气机运行畅通无阻,从而五脏得养。
——头倾视深:如我们的头向前、后、左、右倾斜,尤其在练功时,眼睛随之往上、下、左、右乱看,这种姿势妨碍了气血运行于督、任之脉。气血不畅,通常会滞于头顶部,出现******,头晕等。故练功时要求“头正颈直,虚领顶劲”,但要注意是虚领,不是用劲。
——背曲肩随:背部弯曲,肩部内收,前屈,过于下垂,就会妨碍肺气的运行。太极拳论的“涵胸拔背”,是在放松的状态下,拔伸腰背脊柱。练功者错误理解涵胸拔背,沉肩坠肘,使得肩胛骨间的背部向后隆起,前胸内陷,两肩下压,肘部用力下坠,自以为这就是“涵胸拔背”的秘诀,殊不知肺部气机已随着练功日久而日渐阻滞,肺的功能就会逐渐衰退。
——转摇不能:许多习练者腰不会动,僵硬的如一块铁板。腰不松自然不会动。气也就沉不下丹田,还会导致气不能随督脉上升。所以,过分地追求塌腰,翻臀,腰部用力,就会劳损肾脏。
——膝部僵硬或过软:这是肝和筋的毛病。有的人站或行时,膝部僵硬,或软弱无力,与腰胯不会联系。这种练法,也是伤害性运动。练功日久膝痛还不知为何故。
——不能久立,行将振掉:这是骨头和肾的毛病。肾藏精,主骨生髓,肾强才能骨硬。所以,正确的站桩是很好的养生功法。但站桩并不是越低越好,也不是越久越好。“久立伤骨”,所以,不得法的站桩反而会坏骨。
可见,正确的练法可以强盛五脏,正是“得强者生,失强者死”。
(文/简柳军)